热点:
首页        经济        资讯        股票        财经        科技        地产       
当前位置:主页 > 人物 > 经济学家 >
一位基金经理写给儿子的投资书:简单的语言 深刻的叮嘱
时间:2018-10-27 02:00   来源:网络整理

  导语:本文最早发于2014年,作者是以“屌丝基金经理溜溜”自称的华宝兴业基金投资总监刘自强。他表达父爱的方式很是特别,用文字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记录下来,为儿子撰写题为《给ETEN的投资书》的投资宝典。全篇一万多字,除了满满的投资干货,还有深深的父爱。

  序:给ETEN的投资书

  亲爱的ETEN,看着你一天天长大,爸爸总是想要为你提供更好的一切。

  但遗憾的是,作为一个谈不上什么成就的蹩脚基金经理,爸爸感觉一个屌丝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可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啊。

  于是我想,也许我不能给你留下巨额的财富,但我可以把我的投资经历,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写下来告诉给你。

  这样你在未来面临同样问题的时候,也许就能更加自如一点,顺遂一点。

  可是,我能告诉你什么呢?

  在过去十多年的投资生涯里,我总是在不断总结经验,避免重复出现的错误。

  但是每次纠正了一个错误之后,都有新的错误会出现,周而复始,始终提高不了投资业绩。

  如果我的这些经验是有价值的,那么在我自我改正的过程中,我的业绩就应该不断提高。

  既然我都没有办法通过总结失败经验来提高自己,那这些失败的经验又有什么用呢?

  于是我试着去看看那些成功人士怎么说。

  可是看了一些大师、猛人们编撰出来的牛X闪闪的投资信条后,我感觉——你妹的!我不就是一直这么做的么?!!

  哦,对不起,爸爸实在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后来终于有一天,在一本畅销全球的投资回忆录里,我看到了作者描述的他的一个严格遵守的戒律:

  “ 如果第一次买入后,市场走势与预期不一致,那就停止买入,切勿为了摊低成本而加码!”

  恩?等一等!这孙子在前面吹嘘自己发家史的时候不是这么说的!他说他当时买入棉花后市场立刻就下跌,然后他在旁人的嘲笑中坚定地继续大笔买入,最后赚了好大一笔!

  我终于意识到,其实这些牛X闪闪的大神们并非拥有过人的见识或品性,真正的事实是:

  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都能够从自身的经历中提炼出各种各样的投资信条,当这个投资者赚到大钱了后,他的信条就成了人人信奉的投资圣经;而当这个倒霉鬼输光了老本后,他的信条就成了狗屎!

  世人们所在乎的,不是信条是否灵光,而是它从谁的嘴里说出来。

  巴菲特说他绝不会投资黄金,可是他早期的财富中有不少来自于炒白银!

  如果将来你也能成为一个大神,那你也可以满嘴跑火车,反正吹牛是不会增加你的持仓成本的!

  好吧,当我这样想的时候,我就决定要给你写一本投资书。

  与其听别人吹牛炫富,还不如听听爸爸的瞎扯,毕竟,你要记住,爸爸的观点有可能是错误的,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是会发生巨大变化的.

  但是,爸爸至少是真诚的,而且是永远不会欺骗你的!

  一、轮回与无常

  在开始投资之前,我希望你能了解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知识。更具体的,我希望你能对经济周期和经济史有些概念。

  为什么需要这些知识?

  要知道,一切非实体的投资都是上海人所说的“搬砖头”,不管投资的标的是什么,简单的说都是在低位买入,在高位卖出,赚取差价。

  所以,如果你相信资产的价格是与经济景气程度密切相关的,那么理解当前的经济周期位置、判断经济周期的走向就非常重要了。

  对于经济周期的研究方法,基本上都是先对历史进行回顾与总结,找到明显的周期特征,然后再寻求理论解释。

  于是不同的观察者就解读出了不同的周期,比如:朱格拉周期(10年左右)、基钦周期(3~4年,库存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50~60年,产能与技术革新的周期)。

  有个券商分析师叫周金涛,他研究这一套东西比较深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说过一句话:“人生发财靠康波!”

  你注意到了么?这句话其实可以有很多解读方式的!

  首先可以理解的是,顺应了大周期,你的投资决策正确率自然就会提高。

  要知道,大周期里是嵌套着很多小周期的,如果小周期你判断错误,只要大周期你看对了,坚定信心持有,最后总是能解套赚钱的。

  相反,如果大小周期都看错了,及时止损就比死磕到底更明智了。

  你看,同样的投资信条,无论坚持或是纠错,在不同的情景下获得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信条,只有最适合当下环境的信条。

  引申出来,对任何大神,甚至是爸爸的信条都不要盲目相信;

  再一个层面,小周期的起起伏伏不可能都能精准把握,几个周期下来,胜胜负负也累积不出多少超额收益,反倒是大周期一旦选对了,持续持有的获益更高,这就是老话说的“牛市要捂”的道理。

  看看大宗商品的长期走势,牛熊持续时间都在10年以上,拉长来看,小周期真的是无所谓的事情了。

  所以面对一两年的投资胜负不要太在意,这是一个长跑,保持良好的心态,持续对大周期进行审视,赢家是在最后才出现的;

  最后一个层面,完整的康波周期是50多年,基本上人生只有一次,最多两次机会(能做空的话机会更多一些,但做空是更困难的学问,这个我们后面再说)。

  当你终于看清大周期的方向时,很多时候都已经错过了最佳机会,这就是人生的艰难之处。

  所以我一直相信,很多成功人士,只是冥冥中的幸运儿,凑巧站到了合适的地方。

  既然人生让人如此唏嘘,就不要把投资的结果看得那么重,得之你幸,失之你命,照顾好自己和家人才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投资!

  投资的特点,是周期性的,如同一次次的轮回,而投资的魅力,则在于他的不确定性,这更像是人生的无常。

  理解这些,你就能体味,投资是一种对人生的反思,和对人性的修炼。

  最终你需要达到的境界,是克服掉贪、嗔、痴,实现内心的宁静。

  所以即使你将来不以投资为职业,理解他,也是能终生受益的。

  扯远了点,我们还是回到具体的周期划分上来。

  从爸爸所处的时代来看,我个人的看法是:2013年已经度过了长波衰退阶段,经济下滑趋势已止,但危机似乎依然伺伏;

  引领型的新技术正在孕育,但能否已经到达爆发点,推生出新一波的繁荣还有待观察。

  总体而言,大周期仍处于低位震荡的格局内。

  2014.4.3

  二、需求为王

  在上一节里,我们谈到了每轮大周期都有一个或几个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崛起,这一节里我们再进一步,讨论一下这些新技术或新产业的内涵是什么。

  其实任何新产业所提供的都是同一种东西:需求。

  在人类社会摆脱农业时代后,需求就成为了所有经济体最核心的驱动力。

  随着劳动效率提高,如果总需求保持不变,全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降低,失业就会产生。

  所以在满足温饱后,所有经济体的最初工业萌芽都是纺织业,它吸纳多余的农业劳动力的同时创造对穿着的需求。

  然后是铁路、汽车、互联网。注意一下,所有具有引领新一轮长波周期的新兴产业都有一个特点:贡献巨大需求的同时,不对传统需求产生过大冲击。

  比如,纺织技术,他提供穿着需求,但对饮食需求没有冲击,这种新产业对全球经济的景气拉动就非常大。

  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风靡全球,销量大的吓人的iPhone就不是新产业,因为他直接替代了其他品牌的手机,对全球的总需求贡献并不大。

  而Tesla算不算新产业?我觉得可以算半个,因为汽车总需求量可能没有提高,但锂电池产业链比发动机和变速箱庞大。

  生物医药呢?肯定算,如果能延长人类平均寿命,就直接提高了所有的基本需求。

  再说个八卦一点的,2013年正式完蛋的铁道部巨贪,刘志军,纯粹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此人可以算得上是中国的十河信二了(日本高铁之父)。

  在他的野蛮推广下,中国高铁产业有了一波狂飙突进的发展。

  而这个,绝对是提高社会总需求的技术(基本上提高总需求的技术,在满足衣、食、住这三大需求之后,就集中于物流、人流、信息流的传递上了),所以100年后,如果评选百年内贡献最大的中国人物,他入选的希望可能比那些把他抓起来的人还要高很多!

  到底下一波长波上升的引领技术是什么,现在我也没法断言,但是,他很可能已经出现了。

  要找到他,除了时间来给出答案,只能是不断试错和验证。

  不过很明确的一点,从过去的投资历史来看,如果引领型新技术真的进入爆发点了(爆发点就是进入大规模推广的前夜,这是投资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简单的说,就是投资的时机。

  正确的方向,错误的时机,也是无法获得回报的。

  比如,生物医药肯定是引领型新技术,但是不是在爆发点上?似乎现在没这个证据。

  相反的,电动车可能只能算半个,但是连传统的汽车巨头都开始大规模推产品了,因此他肯定是到爆发点了。

  这些都需要你去分辨和观察),并且被你正确地找到了,盯住他进行投资,就可以在未来十数年里获取你难以想象的投资收益!

  通过新兴产业获取需求当然是最美好的,但是很遗憾,技术的革新却不是想要就来的。

  如果全球总需求停滞,有什么办法能抵御劳动效率提高带来的劳动力富余么?答案是有的!汇率就是各国抢夺需求的一个很重要的工具。

  货币贬值可以使本国的商品出口更容易,因此各国一有麻烦就想着要贬,然后其他国家就会一起来对他吐口水。

  比较典型的就是2012年末开始的日元大贬值,欧洲、美国、中国群起而吐之,最后也没把小日本淹死。

  其实这事说起来是很好笑的,我们可以看得更早一点,从美国次贷危机(这里基本是这轮长波周期的顶点)之前看起,2007年10月,1美元大约兑116日元,0.7欧元,7.5人民币。

  而现在大家痛骂日本没节操的结果呢?1美元大约兑104日元,0.72欧元,6.2人民币。

  所以相对来说,日元在一年内贬值30%之后,他对美元和欧元都还是升值的,美欧有什么资格去批评日本?

  人民币倒是相对日元升值了10%,但是要知道,2007年之后中国可是钉住美元一起贬值下来的,五年之后日元贬值了30%,才达到现在这个水平,所以我们是已经占够了便宜的!

  好了,笼统地讨论需求还是属于比较空的定性方法,他非常不精确,在时点上的把握也非常差,基本上不能直接用来指导投资。

  但是他能培养你从事物的本质看问题的习惯,帮助你建立大的思路。

  2014.4.8

  三、权力的滋味

  如果你将来进经济类院校学习的话,你就会学到的,凯恩斯主义对权力阶层的主要贡献:乘数效应。

  宏观经济学其实是有多种流派的,什么货币、理性预期、凯恩斯主义、哈耶克,但是不管你走到那里,你学的最多的肯定是凯恩斯。▼

  这其实非常像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并不是墨子、老子之流不够牛X,只是因为儒家思想更符合统治阶层的需要,所以最终是儒学独霸了天下。

  凯恩斯也一样,他的理论就一句话:政府可以通过乘数效应创造出“需求”!

  从实际应用的结果来看,无论自由主义的各种解说如何诟病,凯恩斯的“乘数效应”无疑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学者们争执于货币也好、理性预期也好、粘性也好,终归过于单纯。

  而富有的人与普通人的消费倾向是不同的,这种结构变化就足以使乘数效应的作用被弱化。

  最终我们就会看到,财政政策对于社会总需求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弱,而政府为实现经济目标所需要动用的预算只能越来越大,负债也越来越高,最后陷入财政危机。

  分配不公对总需求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这是一个很难量化的问题。

  但另外一个相对严肃的类似证据也指出了这个方向:很多年前爸爸学计量经济学时做过一个研究,当时对投资和消费进行分析,发现中国的消费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区别,他并不像教科书里描述的那样,是稳定的。

  相反,他的增长率很不稳定,而且他与人均收入、人口总量等变量的关联度都不大,反而是与投资有极高的相关性!

  为什么?就是因为投资的高峰对应了政府干预的高峰,政府干预的高峰对应了腐败与分配不公的高峰,这些高峰推动的公款消费和腐败消费直接把猪给拉上了天!

  用爸爸现在所处的时点为案例,做一个政策点评吧。

  要维持社会总需求的稳定,就需要配合其他政策来刺激正常的消费,弥补公款消费和腐败消费的缺失。

  比如,反腐如果能降低政府开支,是不是可以考虑减税?或者是把省下的预算投入到更多新的支出项目中去?

  不过小微企业的定义是年纳税额6万元以下的企业,这回不过是扩大到了10万元而已,这力度距离有效降低全社会税负比率可真是差远了去了。

  其实所有政策最终都只能是各权利阶层博弈的结果,所以政府的最终选项,只能是新的支出项目,比如现在谈得很多的棚户改造、铁路、京津冀。

  权利的滋味一旦尝到,谁还能放下呢?

  2014.4.9

  四、野蛮人的足迹

  你还记得吗?在一开始,我就说过,投资之前要学习的经济学知识主要是周期与历史。

  周期我们已经讲了很多了,可为什么需要历史?因为我们要去寻找野蛮人的足迹。

  2013年,中国爆发了一次反日游行。与以往的反日游行一样,示威者总是要砸一砸日本品牌的汽车的。▼

  一位倒霉的车主想要阻拦这些野蛮人侵害自己的财产,结果一个壮汉抡起了手里的铁锁,狠狠地砸在了他的头上。视频里传出的那声钝响真是让人不寒而栗!

  经济的世界里也有野蛮人,他们也一样孔武有力,能操控传媒、能引导预期、能扭曲配置,你也永远不要试图站在他们面前阻挡他们前行的脚步。

  所以你一定要了解他们,从他们的历史行为里找到他们的行动模式,这样你才不会被滚滚的人流践踏在尘埃里。

  还是以现在的时点为案例吧。2008年,为了抵御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中国推出了四万亿刺激计划。

  当时基本上各地报出来的投资项目都会得到批准,算是创了我国财政刺激的历史记录了。

  到2013年,逐渐开始有声音反思批评四万亿,而到今年,这种声音似乎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了。▼

  于是,学术界和投资界的论调都开始向另一个极端发展,那就是反对一切财政扩张、反对放松地产调控、反对货币政策放松。

  结果昨天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了,这些人全傻了眼。

  有的人开始谩骂,有的人大呼这也没用,救不了中国。这些人其实都是一个毛病,他们都不了解历史,不了解野蛮人。

  经济学里有一个名词叫做“出清”,意思是价格从泡沫状态跌回到正常状态。

  一般我们都认为,每一轮周期的顶峰必然是泡沫化严重的,然后一定要经历泡沫破灭,价格出清,为下一轮新周期奠定好基础,然后才能进入新一轮周期。

  但是,价格出清的过程是非常悲惨的,基本上没有任何政党愿意接受这种局面。

  包括一直以自由为口号的美国,他们在2008年也出手拯救了贝尔斯登,随后虽然又放任雷曼破产,但到最后不也一样不敢乱来了,要推出史无前例的QE计划来救市么?

  所以,在2008年世界经济一片恐慌,各国都开始疯狂施救的时候,中国推出四万亿计划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你必须要理解野蛮人的行为特点。

  中国政治结构的特点是:

  1、上层对具体经济状况的理解缺乏前瞻性;

  2、调控一般是在局势已经比较恶化的时刻,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体系贯彻,并且缺乏对操作细节的关注;

  3、下层的基本素质较差,基本不具备微调能力,只能采取一刀切的野蛮做法来贯彻上层的命令,往往走向矫枉过正。

  有了这些特点,我们就可以看到野蛮人在历次调控中的行动轨迹了。

  基本就是: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压泡沫——泡沫出现破灭迹象——继续盲目施压——经济陷入萧条与恐慌——饮鸩止渴式的救市——更大的泡沫。

  回顾一下我们的“四万亿”是不是这样。2007年全球泡沫泛滥,物价飞涨,中国开始宏观调控。

  当年夏天,美国次贷危机浮现;2008年3月,美国出手拯救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

  6月10日,中国继续提高准备金率1个点 (一般每次提高0.5个点,但在当时内外部环境已经明显恶化的背景下,破例提高1个点,实在不知道是如何决策的);

  2008年底,四万亿计划,基本有上报的投资项目就批,催生出大量重复建设、无任何还款能力的项目;2013年,新一轮调控正式开始。

  如果不去分析过程和历史,我们可以简单的说,“四万亿”是千古罪人。但是,放到当时的环境下,我认为“四万亿”并无过失。

  真正的缺陷在于野蛮人的一贯模式。▼

  “四万亿”的错误主要是两个:

  一是缺乏对细节的关注,为了救市而救市,导致资源浪费、政府债务剧增、挤出效应扩大;

  二是在09、10年,局势稳定后没有足够的前瞻性,反而在2010年继续放任流动性泛滥,导致泡沫失控。

  当今年很多人都在兴奋地叫嚷,要把调控进行到底、要彻底刺破泡沫的时候,我却真心觉得,再继续这样下去,放松又不可避免了。

  调结构,对于当今正面临产业升级的中国,当然是无比“伟光正”的英明决定,但是缺乏对细节的关注,自上而下的行政式调控一定会触碰到危机的底线。而到那个时候,就是泡沫再一次膨胀的契机。

  好了,有的事情不是我们这些草民应该多操心的。

  你只需要记住,投资是与经济周期相关的,经济周期的运行节奏是会被政府政策所干扰的。

  最后,对于政策,不要去考虑他应该会怎么样,而是要考虑他的习惯和模式是什么,然后顺着野蛮人的足迹去寻找投资的方向。

  2014.4.18



  免责声明: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文章编辑: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