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首页        经济        资讯        股票        财经        科技        地产       
当前位置:主页 > 宏观经济 > 区域 >
京津冀三地负责人谈协同发展
时间:2017-07-20 02:00   来源:网络整理

李鸿忠:把改革开放先行区摆到第一位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天津确定了“一基地三区”的定位: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开放先行区。

天津市市委书记李鸿忠说,我们把改革开放先行区摆到第一位。这实际上是强调把思想理念解放开放、体制机制改革放到第一位,首要的是加大改革力度。

李鸿忠说,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是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还要使三地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交通、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一体化,目的是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增长极,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打造一个典范和模式,这必然涉及到重构的问题。

“在处理与北京、河北关系的时候,强调天津要为北京服务,接受北京辐射,以北京为中心,扮好天津的角色,以重构的理念来推进工作。”李鸿忠说。

他说,今后京津冀地区要实现一体化,不可能完全按照现有的行政管理、社会管理模式来运行,必须有取有舍,进行重构性改革,大力度推进行政手段创新、行政功能改革,破除影响市场一体化的各种壁垒。

——增强“双动力”。一方面发挥科技创新的引擎作用,抓好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另一方面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李鸿忠表示,天津武清区和北京通州区、河北廊坊市“通武廊”地区,可以称为小京津冀,可以把一些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改革放在这个地区来试验,成熟了再在整个京津冀地区推广。

——扩大“双开放”。要在京津冀区域内实现全开放。同时还要大力推进京津冀地区与全国大格局的协同开放,同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加强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开放的层次和水平。“比如关于京津两地汽车牌照的问题,正在研究天津如何先行一步,扩大开放力度。”李鸿忠说。

——坚守“双底线”。做好民生保障,推动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精准化,更好地服务群众,让群众受益。坚持“绿色决定生死”理念。“现在早已不是单纯依靠资源能源消耗推动经济迅猛增长的年代了,必须以绿色发展为底色,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双赢之路。”李鸿忠说。

——以改革为动力。“我们把改革开放先行区摆在最前面,坚持改革开放先行,引导带动金融、航运、先进制造业发展。”李鸿忠说。

京津冀地区是目前大气污染治理任务最重的地区,又是资源明显超载的地区。李鸿忠说,京津冀三地正在协调解决潘大水库的水质问题,清理网箱、净化水源。但这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建立严格的生态补偿机制。

他表示,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不能只想着得到什么,还要拿出什么,需要我们承接的就承接,需要我们拿出的就拿出。

他介绍,3年来,天津累计引进京冀项目4800多个,投资5200多亿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内资的40%以上。

   上一页 1  3  下一页   

[作者:周亮、赵文君、孔祥鑫、刘元旭、白林 责任编辑:邢玉伟]



  免责声明: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文章编辑: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