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建议将培养垃圾分类行为纳入学前教育
肖幼美
朱亚萍
郑学定
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垃圾分类后如何有效处理?在今年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上,曾有政协委员对深圳垃圾分类工作提出建议,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市长许勤回应时表示,深圳垃圾分类推得比较早,但进展令人很不满意。在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多位市人大代表在议案中围绕垃圾分类问题建言献策。
昨日,深圳市城管局也及时做出回应,称将不断完善垃圾前端分流处理体系,积极探索创新垃圾分类处理新技术,推动垃圾分类进学校、进家庭。预计到2018年将建成三大焚烧处理设施,全市焚烧处理垃圾能力也将达到18000吨/日。
人大代表:
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排放费征收机制
记者了解到,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是复杂、系统的社会工程,源头减量能够有效减少垃圾产生量,2015年,深圳全面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深圳做了一些有益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来看,深圳仍处于垃圾分类的起步阶段,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工作成效还不理想。
目前全市集中收运处理餐厨垃圾约900吨/日、废弃食用油脂约90吨/日。每天产生废家具等大件垃圾约500吨,由各区委托企业进行集中收运,日均回收量180吨。当前,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也遇到诸多困难,比如资源回收处理全产业链体系尚未有效形成,末端处理能力对前端分类的支撑不足,目前还不具备全面推行家庭厨余垃圾分类的条件等。
朱亚萍等市人大代表在提交的议案中建议,希望深圳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排放费征收机制,鼓励根据垃圾的污染性、资源性、社会性及其处理成本制定垃圾排放费标准,条件成熟时可以实施垃圾排放费按类从量计费,激励市民自觉自愿开展垃圾源头减量与分类。
市人大代表肖幼美则认为,垃圾分类不仅要破解技术难题,还要增强市民环保意识。在她和多位代表提交的议案中指出,要从法规层面修改深圳学前教育规程,将培养垃圾分类行为纳入学前教育内容,还可以推动以互联网环境为纽带的“幼儿园+居民小区”行动计划。
市城管局:
在末端垃圾处理能力建设方面发力
“垃圾分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很高兴有这么多人大代表关注这项工作,这是对我们极大的鞭策。”1月14日下午,在得知多名人大代表热议垃圾分类话题时,深圳市城管局分管该项工作的副巡视员杨雷对记者说。他指出,深圳的垃圾分类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距离市民的期盼和人大代表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
“目前深圳有垃圾焚烧发电厂5座、填埋场3座,都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杨雷介绍。他认为,垃圾分类除了需要全社会参与,还要重点关注源头减量、末端处理能力建设两大问题,末端处理能力制约着前端的分类模式。
他指出,经过宣传倡导,市民垃圾分类意识不断增强,但是在行动力上还需加强,希望市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并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各级政府部门则要在末端垃圾处理能力建设方面继续发力。
数说垃圾分类“小目标”
深圳不断推动各区建成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处理能力达到2000吨/日,可实现餐厨垃圾集中收运处理全覆盖。
2018年,建成东部环保电厂、老虎坑三期、妈湾能源生态园三大焚烧处理设施,全市焚烧处理能力达到18000吨/日。
记者 李瑶娜 杜婷 摄影 冯明 陈玉
(责编:陈育柱、王星)
免责声明: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 2018-12-04 02:00·2019丝路青年沙画国际大赛在北京正式启动
- 2017-02-13 02:00·新自贸区到底能从上海模式中学习啥经验?
- 2019-02-25 02:00·口福行动 高端种牙一口牙一日得
- 2017-02-08 02:03·上海自贸区的这些“第一”,你知道几个?
- 2018-08-21 02:00·保险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保障